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双碳资讯
积极稳妥推进 碳达峰,碳中和
2023-04-06 09:36 来源: 人民日报
如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
锚定目标,砥砺奋进。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采取强有力的政策措施,绿色低碳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绿色日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落实“双碳”目标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到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如何贯彻落实好有关部署和要求,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表示,要坚持把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强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等,形成以绿色低碳为特征的产业体系、能源体系和生活方式。
加强顶层设计
将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我国一贯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正式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促进转型发展
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
建成后年平均发电量达20亿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160万吨。四川甘孜,国投雅砻江柯拉光伏电站建设正酣,这是世界海拔最高的水光互补电站。
一次充满可存100万千瓦时电,满足约8万户居民一天的生活用电。浙江湖州,国家电投综合智慧零碳电厂项目有序推进,这是世界规模最大的铅碳储能电站。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我国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大力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推动能源革命和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统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